气象防灾减灾宣传日_气象防灾减灾工作总结,气象防灾减灾宣传

每日时政 2019-06-12 点击:

气象防灾减灾工作总结(1)

  模环乡位于龙游县东北部,东与兰溪市水亭乡、游埠镇接壤,南傍衢江,西邻塔石镇、小南海镇,北接横山镇。2005年12月,乡镇行政区划调整时由原模环、兰塘、士元三乡合并组建而成,乡政府驻地兰塘村,距县城10公里。乡区域总面积77.5平方公里,辖23个行政村,9580户,人口29377人。本乡交通便利,320国道穿境而过,杭金衢、杭新景高速公路出口离本乡仅5公里,龙游工业园区位于乡境内。

  由于山区气象灾害多,受灾地广,防灾力量弱,防灾减灾任务艰巨,为了高效、有序开展对突发性灾害的防救工作,全面提高应急处置能力,最大限度地减轻、避免气象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做到坚持以人为本,加强各项防范工作,以确保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力争把灾害损失降低到最少程度。现将一年来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建立组织。乡政府建立了以乡长、副乡长、乡气象协理员为主的气象防灾救灾应急指挥部,各行政村成立了以村民主任、村气象信息员的领导小组。

  二、加强必要的装备建设。乡政府有气象屏幕显示屏,有固定的气象自动接收装置,有专门的办公场所,有气象协理员的工作职责,制订并完善了各项制度并挂牌上墙。乡政府装有大型警报器,乡广播站和各行政村的大喇叭保持全年畅通。各行政村配备有气象信息员、预警员,配备有小型手摇警报器,手提广播喇叭、雨量筒、铜锣、强光手电筒等气象防范器材。有各项工作制度,并列入考核,利用电话手机及农民信箱等各种现代通讯工具确保在气象灾害来临前,能及时接收和分发气象灾害预警信息,遇有气象灾害,能做到上承下达。乡政府及时收集各村上报的由气象灾害引起的各种受灾情况,向县气象部门、县政府有关部门报告备案。

2018年气象防灾减灾工作总结,气象防灾减灾宣传

  三、积极组织培训。乡政府制订了全年有培训计划,对特殊的气象情况、春播育种、防洪防汛、防地质灾害、防山洪爆发进行培训。在5月份全乡进行了气象防洪防汛、防地质灾害、防雷的演练,全乡共有300多人参加。

  四、建立了以兰塘、姚西塘二个村的科普宣传村,利用广播、宣传栏、橱窗、安全提示牌开展防灾减灾科普宣传,普及气象防灾减灾知识和避险自救技能,并能定期印制分发县气象防灾减灾宣传材料,并向市、县气象灾害影响区域的群众分发明白卡,开展经常性的气象减灾宣传活动,各行政村都设立了气象台账。

  五、乡政府、行政村都建立了避灾点。在突发性情况下,群众有避难安置点,各避难点都配有群众转移路线图,安置点都配有专门的管理人员、生活用品、药品等。对大风、大暴雨和强对流天气,及时通知村民、学校、企业等单位,根据紧急程度进行停产、停业、停课,防止意外事件的发生。

  总之,模环乡气象灾害应急准备工作在上级相关部门的指导和模环乡党委、政府的重视下,做了大量的工作,但工作刚走上轨道,我们有决心把以后的工作做得更好,更到位,为保证模环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作出贡献。

  气象防灾减灾工作总结(2)

  20XX年,我局全体干部职工牢固树立“防大灾、抗大灾”、“一年四季不放松、每个过程不放过”的工作理念,在面对台风、暴雨、雷电、连阴雨、干旱等灾害性天气时,全力应对,紧密配合,积极履行气象防灾减灾职责和社会管理职能,巩固和加强气象为农服务工作及农村气象防灾减灾体系建设。现将全年工作总结如下:

  一、积极履行气象防灾减灾政府职能

  1.行使市气象防灾减灾指挥部办公室职能,积极应对全年各类灾害性天气。

  (1)、今年2月份我市出现多次降雪天气,期间山区道路结冰较为严重,对当地居民生产生活、交通运输、农业生产等带来了不利影响。2月9日通过气象灾害防御指挥部,向全市发出《关于做好低温雨雪天气应对工作的通知》(余气防指办〔20XX〕1号),为各部门全力应对2月份3次降雪过程提供决策依据。

  (2)、汛期气象服务情况:①梅汛期共出现四次集中降水过程,分别出现在6月17~18日、20~22日、25~28日和7月5~6日。在今年的梅汛期预报服务过程中,我局加强与国土、住建等部门的联合会商,期间与市国土资源分局联合会商8次,联合发布短信8次,与住建局联合发布城市内涝气象风险预警1次。梅汛期共发布气象内参6期,重要天气报告4期,暴雨蓝色预警信号4次,暴雨黄色预警信号1次,雷电橙色预警信号1次,气象短信25条共计94365人次,96121声讯电话拨打13098人次。②、台汛期共有3个台风影响我市,分别是第10号台风“麦德姆”、第12号台风“娜基莉”和第16号台风“凤凰”,其中“凤凰”对我市影响较大,是近年影响台风偏少的一年。台风“凤凰”9月21-24日影响我市,过程面雨量109毫米,最大上王岗站273毫米;过程最大风力6~8级。据不完全统计:此次台风影响全市受灾人口4.6万余人,紧急转移人口1.1万余人;全市大部分水库、山塘、河网水位都超过警戒水位;部分乡镇低洼地段和农田出现内涝;山区十余处出现轻微山体滑坡,1处较大近1000方;部分乡镇水稻出现倒伏现象。台风“凤凰”服务期间,共发布博文46篇,点击量达71873次;手机短信29次,共14.7万余人次(不包括全网发布3次240万余人次);台风消息3次、警报4次、紧急警报5次;气象内参2期、重要天气报告6期;台风报告单21期。

  2、完善气象防灾减灾监测预警系统建设,继续开展乡镇街道气象灾害防御体系考核管理。①召开气象协理员工作会议。去年年底和今年5月份各召开一次气象协理员工作会议,分别就预警广播、气象显示屏、乡村气象服务站、气象软终端安装、气象信息员工作、重点单位联络员工作进行部署。至11月底预警广播、气象显示屏全市覆盖率达到60%以上,其中城区四街道实现全覆盖;气象软终端安装已实现全覆盖;气象信息员和联络员完成信息更新。②开展乡镇、街道防灾减灾体系建设考核。下发20XX年乡镇、街道防灾减灾体系建设考核办法,继续加强对各乡镇街道的目标任务考核,检验和提升基层气象防灾减灾能力建设。三是进一步加强灾害性天气监测能力。在新建国家气象站安装标准新型气象站一套,大气电场、负离子、灰霾监测设备各一套,并按要求开展装备保障人员技术培训和持证上岗,高质量完成全市自动气象站的巡检、维护、故障排除等工作,11月份完成10套第一批次建设(2005~2006年)的自动气象站仪器标校工作,确保全市自动气象站和各类监测设施正常、有效运行。

  3、有力推进部门合作机制。一是与民政部门共同开展气象防灾减灾村(社区)标准化建设工作。局领导亲自走访市民政局,就往年工作中存在不足和深入开展双方合作进行工作调研,并达成联合进行防灾减灾合作意向。3月份我局参加了由市民政局组织召开的我市全国防灾减灾综合示范社区创建工作现场会,在会议上就联合开展气象防灾减灾村(社区)标准化建设进行了工作部署。今年10月份双方签署合作备忘录,第一步推动双方的合作交流。二是实现与公安部门和水利部门的资料共享。我局多次与市公安局和市水利局进行工作会晤,共商资料共享事宜;至11月,已实现全部公安视频监控共享,水利部门雨量、水文信息共享。三是与住建部门开展城市内涝防御、预警合作。经过双方协商,分别就气象资料共享、内涝监测点设置、预警广播网格化布置、灾情实时上报、城市暴雨内涝项目研究等方面达成合作意向,并在11月双方签署了合作备忘录。全年与住建部门联合发布城市积涝风险预警共4次。四是继续与国土部门联合开展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报预警工作。在原有长期合作的基础上,今年我局与国土部门联合发文,对原地质灾害气象等级预报(五等级预报)调整为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四等级预警),全年共联合开展17次三级以上预警。

  4、组织做好灾害性天气监测预警工作,积极开展气象防灾减灾决策公众服务。灾害性天气的监测预警和决策公众服务是气象防灾减灾工作的核心任务。20XX年是我市灾害性天气频发的一年。在上级业务部门的技术支撑和业务指导下,我局精心组织、靠前服务,全力以赴的做好了高温干旱、台涝洪灾和暴雪、低温冰冻、大雾、暴雨、雷暴、大风、灰霾等灾害性天气的监测、预报、预警、警报服务。

  全年共发送气象信息内参72期、各类预警信号49次,其中5~9月预警信号30次、启动各级气象应急响应5次,决策手机短信324次(约170余万条次),发布台风报告单21期,官方微博500余条。目前免费手机服务对象已有9000余人,其中决策和为农服务手机短信用户5074人。

  5、加强与新闻媒体的合作与交流,有力提升全市气象防灾减灾能力建设。一是继续与余姚日报社合作,“与您聊‘天’”气象专栏每周五次常态化运行,生动丰富、贴近生活的语言使气象更贴近生活。二是在省局统一部署下,开展气象微信注册,开通余姚气象微信频道,使得气象媒体更加大众化。三是加强与电视、广播、报纸的联系,加大对气象关键期和气象防灾减灾知识的报道宣传,提升市民应对不同气象关键期的防灾减灾能力。

  6、积极开展气象科普和防灾减灾知识宣传活动,努力提高全市气象防灾减灾能力。利用“3·23”世界气象日、“4·15”省防汛防台日、“5·12”全国防灾减灾日、“全国科普日”、科协“科普下乡”、“安全生产月”等契机,通过参观气象台、科普讲座、广场科普咨询、资料发放等形式,广泛开展气象科普和防灾减灾知识宣传活动。同时积极与社区、学校联系,开展科普活动进社区、进学校活动。另外还通过报纸、电台、电视台、宣传窗、网络、农民信箱等媒体开展防雷科普宣传。通过一系列的科普宣传活动,努力提高全社会的气象防灾减灾意识和市民自救互救防灾能力。

  二、气象为农服务工作不断深化

  1、制定为农服务周年方案,继续做好杨梅、水稻全生育期气象服务。一是在3月初制定我局今年气象为农服务周年方案,为全年气象为农服务工作做好规划和打算。二是继续开展我市重要作物杨梅、水稻的全生育期专题气象服务工作,及时开展杨梅始花期预报、成熟期预报、采摘期预报,早稻春播育秧期、春耕春种期、晚稻播种期气象服务等。三是加大信息互通和联合会商,分别与市农技专家、乡镇气象协理员进行农情农事和灾害性天气影响会商,使得专题服务产品更加适应农时、贴近农事。

  2、联合开展直通式服务模式,尝试进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气象服务。在省农业厅、省气象局和市局统一部署下,我局积极与市农林局合作,及时开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直通式为农气象服务工作。一是根据乡镇上报,共同确定服务对象。包括农村经济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机服务中心、农业种植养殖大户等共408个。二是确定以手机短信、专业网站、寄送材料、开展培训等服务方式,联合开展直通式为农服务。9月份,针对历史罕见的低温多雨寡照天气对农作物、水产养殖业、瓜果蔬菜生长发育等带来的不利影响、受灾情况和应对措施,我局与农业部门等10多位专家联合开展了针对性的调查和会商,并把会商结论和防御建议形成重要天气报告上报市政府。三是在市农业先导区(拟建国家级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一套农田小气候观测设施,开展局地农田小气候观测,为创建国家级现代农业园区提供气象服务和科技支撑。

  3、定期进行信息互通,常态化开展乡镇为农服务。一是每月通过气象网站、农民信箱、QQ群、电话传真等载体,收集气象协理员、信息员上报的当地主要农作物农事农情和气象灾害情况,了解和掌握适时气象服务需求。二是根据收集到的信息情报,预报员每日进行一次“每日提醒”、每周一到两次更新“农事提醒”,每周两次(周一、周四)发布七天天气预报及农事提醒短信。三是每月定期完成上月农业气象月报、下旬和下月气象预测产品,并通过农民信箱发送至每位气象协理员。四是通过气象服务信息平台,及时向全市农业种植(养殖)大户、农业合作社、涉农企业、家庭农场等服务群体,发送灾害性天气预警短信、农用天气预报、防灾减灾知识等。目前全市为农服务短信用户已达2000余人。

  气象防灾减灾工作总结(3)

  今年在县和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镇全体干部职工齐心协力,努力落实,将各项工作及时全面铺开,圆满完成全年的气象防震减灾工作任务。现将主要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成立组织、责任到人

  按照上级要求,为应对突发性的气象灾害,减轻气象灾害给人民群众带来的影响,我镇非常重视。制定了《樟树墩镇气象防灾减灾紧急预案》,并特设立气象信息服务站,成立气象防灾减灾领导小组。镇长亲自挂帅,分管副镇长总抓创建,各线、各所站负责人具体抓落实,机关、所站、企事业单位员工等全员出力,自上而下责任到人,层层落实,在各村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并配有信息联络员,使各项信息得以及时传播发布,使各项创建工作得以有条不紊地开展。

  二、配套硬件、分级管理

  我镇特设固定的场所,并配有气象服务设备一套,有专门的信息管理员负责发布信息、组织培训、定期考察等工作,有保证通信畅通的值班场所,有配套的管理制度,每项制度都是针对我镇特有气候和条件所设定,并形成长效机制,分级管理,在发生气象灾害的时候,保证将人民群众的损失最小化。

  三、及时传播、应时而动

  根据农作物的生长情况,定期发布本地的农用天气预报,特别是防汛、防灾期间及时发布信息,指导当地农业生产,同时为农民提供各种农产品的相关科技和市场信息,支持农产品的产销供业务,帮助农民解决生产经营中的各项实际问题。充分利用远程教育及宣传板报橱窗、条幅标语、广播等各种形式进行气象科普宣传,提高农民的气象防灾减灾意识和防御能力,提高农民使用气象信息的技能,及时收集当地气象信息并定期反馈,使预报信息走进百姓生活。

  总之,我镇一年来始终以气象防灾减灾为抓手,一抓思想建设,二抓制度建设,三抓队伍建设,四抓硬件建设,多管齐下,多措并举,加强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为农民预测各种天气,及时发布信息,使农民受益最大化,损失最小化,从而带动本地经济平稳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今后我们仍要坚持将农村气象信息服务管理视为政府管理工作的重要方面,并纳入地方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积极争取地方财政投入,建立和完善稳定的投入机制,保障农村气象信息服务站建设持续稳定推进,真正做到惠及于民。

气象防灾减灾宣传日_气象防灾减灾工作总结,气象防灾减灾宣传

https://www.haixia51.com/news/455420/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